当前位置:首页>行业
爱上摄影的盲人小伙邬舜仙:没有光明,但世界可以很明亮
2023-03-25 15:56:54
来源:凯迪网

邬舜仙的朋友圈里,记录着他去过的地方、吃过的美食、吹过的晚风和喜欢着的人……窸窣平常的日子在他的世界里闪闪发光,即使他并未亲眼见过。

22岁的重庆开州小伙邬舜仙因先天性视神经萎缩,导致其左眼视力为零,右眼弱视,11岁左右,在一次医疗事故中,他彻底失明了。此后漫长的十几年,邬舜仙开始与自己和解,也与命运和解。他热爱哲学、喜欢摄影、会编程、懂乐器,如今的他,已经是长春大学一名大二的学生。当他第一次独自远行、第一次看见大海、第一次按下手机相机快门时,他开始明白世界没有颜色,但人生却可以五彩斑斓。


(资料图片)

从拍照开始,去欣赏美

湍急的黄河水、公园里生机勃勃的草木、静坐着享受阳光的猫咪、高处俯瞰的山城重庆……这些零散的生活片段以照片的形式被记录在邬舜仙的朋友圈里。然而拍摄这些照片对于一个完全看不见的人来说,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打开手机相机,取景器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,邬舜仙无从知晓,更多时候他需要依靠感官和想象来取景,凭借对周围环境的了解,慢慢摸索,一连拍上好多张,发在家族群里,让家人来告诉他画面里有什么,照片有没有糊掉,取景的角度是否合适等等,邬舜仙再根据家人的反馈重新尝试。“我拍的照片爸妈一般都会说拍得好,对他们而言一个全盲的孩子能拍照就已经很不错了,没有糊掉就是好。但是姐姐会给我中肯的意见。姐姐觉得好的照片,我才会觉得好。”在舜仙接触非视觉摄影的过程中,姐姐尚辰就是他的眼睛。

很多时候,邬舜仙需要通过视频向姐姐求助,姐姐在屏幕的另一端用截图的功能帮助他定格眼前画面,慢慢地,姐姐开始指导舜仙如何调整自己的位置来找到合适的拍摄角度,“画面太乱了,主体不突出,站远一点……”姐弟俩相互合作,反复调整,直到拍下一张不错的照片。姐姐会在舜仙拍摄的照片里选择一张,裁剪、修图、加上滤镜,让原图更有意境,情感也更加饱满。“我拍的照片其实更多体现出来的是我姐姐的审美。”舜仙的想象,透过姐姐的眼睛,以照片的形式呈现出来,在这个过程中,舜仙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视觉审美。

从记录风景上升到对美的追求,是从一张看海的照片开始。在大连的黄金海岸,邬舜仙第一次见到了自己心目中真正的大海。海浪拍打着岸边,驻足凝听,邬舜仙被海浪声深深吸引。随后他举起手机,按下快门。海天相接,浅蓝的天空、深蓝色大海,阳光藏在白云里,整个画面显得幽静而深邃,海浪拍打着沙滩,从画面左侧走进一个人,一望无际的大海因一个孤独的人变得生动,邬舜仙和姐姐也因这张照片而感动。

“起初拍照是想把我去过的地方分享给家人,慢慢地,这种分享变成一种记录,记录我曾经到过的城市和见过的风景,也想分享给未来的自己。也许有一天我的眼睛可以看见了。”从分享到记录,再渐渐上升到对美的追求,邬舜仙渐渐爱上摄影,他也在一张张照片中收获了更丰富的生命体验。

第一次远行

远方,究竟多远算远呢?邬舜仙至今也没有答案。在他逐渐失去光明的日子里,远方曾经一度成为他无法抵达的地方。或近或远的出行都是在家人的陪同下,距离对他而言并没有实际意义,但出行的困难却是真实存在的。“走着走着就消失了的盲道,没有提示音的红绿灯,都可能成为出行的阻碍。”所以大多数时间,邬舜仙都是待在房子里,通过书籍与网络去了解外面的世界。直到高三的一次郊游,邬舜仙心里对远方的渴望,渐渐被唤醒。

郊游并不是学校或是班级组织的,而是邬舜仙和另外几位全盲同学突发奇想的一次尝试。郊游的地点位于学校附近的南山上,距离不算远,但对于从未独自出门的他们而言,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“远行”。尽管走错了路,但最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们到达了山顶,并在天黑前赶回了家。南山上的风吹拂过他的发梢,一颗冒险的种子就这样根植在了他的心里,并悄悄地发了芽。之后的日子里,邬舜仙尝试独自出行,乘坐公交、轻轨、地铁,他辗转于山城的各大景点,每一个第一次的经历都令他兴奋,邬舜仙开始期待远方。

2020年邬舜仙从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毕业,在拿到长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后,他做了一个决定,独自一人前往学校报到。从开州老家到长春大学,2500多公里的距离,对于第一次独自出远门的邬舜仙而言,这段未知的旅程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冒险。辗转于各种交通工具,从一个城市飞往另一个城市。一路上,他不停地解决着各种问题,也收获着来自陌生人的善意。“能自己去一些地方,这种感觉真好。世界如此辽阔,远方就在脚下。”后来的日子里,邬舜仙去了很多地方,甘肃、上海、北京、大连,那些他见过的风景也被他一一用手机拍摄了下来,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,即使他完全看不见。

留长发的哥哥

邬舜仙留着长发,他想要等头发再长一点就可以穿着汉服去拍照。进入大学之后他加入到学校的汉服社,他喜欢汉服,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。但他留长发并不完全是为了拍汉服照。“我希望别人看到我的第一眼不是说,‘他是一个盲人,他好可怜’,而是会注意到更明显的特征,比如,这是一个留长发的男孩子。跟我聊天后,会发现我还是一个会拍照的长得有点好看的男孩子。”邬舜仙希望自己可以打破大众对于盲人的刻板印象,在与他聊天时,会关注到他对于视觉审美的追求,而不是只看到他是一个盲人。这样的思考在一次野外露营时,变得更加深刻。

2022年7月,远在广东的女朋友前来重庆旅游,在游览完各大景点后,邬舜仙决定和女朋友一起去仙女山徒步露营。出发之前,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,上网了解帐篷如何搭,需要携带哪些工具,当地的地形和天气信息等等,在一切准备充分后,邬舜仙带着女朋友,开启了两个全盲孩子的第一次探险。独自出行的经历为邬舜仙积累了不少经验,一路上依靠盲杖和路人的帮助,他们顺利到达了目的地。

选址、搭帐篷,姐姐通过手机屏幕,看着两人认真又忙碌的身影,深感欣慰。搭完帐篷后,隔壁露营的邻居小女孩送来了小白糕,递给邬舜仙,“姐姐,这个给你吃。”在得知邬舜仙是哥哥后,小女孩惊讶的反应和注意到他们是盲人时一样。邬舜仙告诉小女孩,留长发的也可以是男孩,就像女孩子也会留短发一样,每个人都有差异,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。“小女孩也许并不理解我的话,但她起码知道了男孩子也可以留长发。”

“你还如此年轻,你该信仰新欢,信仰暗礁,或是险滩”。2021年9月的某一天,邬舜仙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写下这句话,配图是一张满脸灿烂的自拍照。邬舜仙还在探索这个世界,以他的方式,或是尝试,或是冒险,总之都在成长。

(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)

新黄河记者:孙敏

编辑:刘玉红

关键词:

相关文章